縱觀國內市場,我們發現一個嚴重問題:有些企業重點不是將重點放在如何做好產品,而是將價格做低。很多行業都是如此,占點小便宜就沾沾自喜,得意忘形,最終卻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也搭進去了。
那石材來說,產品的價格做爛了,市場做壞了,固然可以恢復到原來的局面,但修復何其艱難,豈非一朝一夕之事,可能還需要付出死掉一批企業的代價,甚至會讓一個石材品種徹底消失不復存在,只留下無盡惋惜。
其實,我們都忽視了重要的兩點:任何新生的力量不是來自于飛蛾撲火般的不怕死者,而是來自于反其道而行之的、堅守自己品質定位和價格定位的執著者;價格適當降低有利于產業化和規?;?,但當價格不餓手段,過低過濫,反而扼殺了產業。
做石材,質量才是王道,低價只是害人害己的下下之策。
去外面的市場走一圈,您會發現同類產品嚴重過剩時,價格一個比一個低,那個產品賺錢,大家就趕著做那個產品,那個款式好受歡迎,大家都照這樣做,同樣的產品,價格從2元到10元都有,而從表面包裝看不出區別。這種情況,對于消費者,看了表面沒區別只能從價格低的下手購買了,而在看不見的地方,其實差距甚大!
如此循環,客戶只盯著便宜的貨買,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,而慢慢的好東西為了生存,也開始順應市場而生存不得已開始降價!
最后,你會發現這就是一個作死的時代,為了自己能活,不想被人活,結果大家都沒得活!
何來企業的全軍覆沒?如果你還了解清楚,在為例舉一二。石材市場的價格做濫,好比土地被污染了,上面生長的糧食能不受污染嗎?如此至少要荒廢幾年,先讓荒草瘋長,將所有的污染物質完全凈化,恢復土地原本的純凈方可種莊稼長糧食。但你想想,這顆粒無收的幾年,多少人能熬下去,要么餓死,要么輾轉流徙。這就是為何有些產品開始很有生命力,不少企業利用細分品類來賺錢,最后卻是大部分企業覆滅的原因所在!
對于任何一個市場,價格是一把雙刃劍,傷人亦可傷己。非理性的價格戰,通常就是同歸于盡。行業做到無錢可掙的那一天,做死就在眼前。
縱觀社會各大企業,最值得尊敬和推崇的,不是發展和擴張最快的企業,也不是規模最大的企業,而是大勢之中,始終堅持創造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,堅持底線的企業。
回首過往的二三十年,我們經濟水平遠不及現在,我們的消費能力很弱,我們需要大量低端產品來填充市場,那是垃圾產業發達尚可理解,但在今天,我們的消費力和鑒賞力都跟上來了,那些垃圾產品的生產就是浪費資源,是拖行業的后腿,對消費者和自己的不負責任。
所以做石材,還是秉承質量和服務取勝的原則,用低價把市場做濫了,害了自己,或許還埋葬了所在的行業。